【2月3日】拆倉危機漸過,美股繼續第二天反彈,道指再升475點或1.57%,標指升1.39%,納指升1.56%。早前指出標指只要力守3710回升,今次便是一次性調整而不是轉勢,結果上週五輕微破位後便大幅反彈。上方阻力3890仍然不變,以噚晚3826收市計,向上空間只有1.6%,值搏率開始收窄,納指情況差不多,上方阻力13800只有1.3%的上升空間。
WSB引發的對沖基金拆倉潮,美股上週出現明顯回調,只是早前美股太貼近頂部阻力,在值搏率有限下,資金開始停手不願追入,剛好遇上拆倉潮,沽壓突然增加,在各路人馬減倉下才形成急跌。然而資金未有變化,當美股回調5%出現值搏空間,資金又願意重新入市,才形成這兩天的急彈。預計當指數開始貼近頂部阻力時,又再出現值搏率問題。要數接下來較利好,只有拜登的1.9萬億美元的新方案,能否成功在參議院闖關。
散戶以蟻多摟死象圍攻對沖基金,最終GME為何仍會大跌?分別在於散戶入市都是各自為政,沒有人去統籌,各路人馬各壞鬼胎,進退沒有組織,不似對沖基金由基金經理說了算,所以雙方在執行力上有很大的分野。基金是集合一眾金主資金力量,再交由基金經理一人統戰,如何部署如何操作,金主們基本上不得過問,在資金層面可能不及一盤散沙的老散來得大,但統籌力卻遠高於這群散戶。就以美股女股神Cathy Wood為例,起初看好沒盈利的Tesla,甚至Tesla曾幾何時出現過破產危機,Cathy仍堅持看好不沽出,若是一眾金主各自操作,可能早早便沽貨離場。然而Cathy卻堅持自身信念,不停買入至今才收成正果,這點多少能看出機構投資者操作跟一般散戶的最大分別。
美股開始散戶化,相反A股走向專業化,內地財富上升從而產生巨大理財需求,過往大媽各自入市亂炒A股,用耳朵炒股,結果被股場大鱷殺完一次又一次,近年大媽改變策略,將資金投入基金,由基金統一作戰,資金集中了A股便出現所謂「抱團炒法」,令基金回報大增,結果又成功吸引更多新資金投入。股市短線睇資金,長線睇業績,這硬道理永遠不變。
外圍回穩,A股3大指數回升0.8%至2.17%不等,但兩市成交只得9009億,是資金退卻?筆者看法非也,估計是一眾基金聽從阿爺「意見」,寧願慢牛不急於進攻,免得最終要麻煩阿爺出手。所以現時A股的「執行力」跟5年前「大時代」完全是兩回事,市場資金更「聽教聽話」,長遠是一件好事。
既然A股不能「狗衝」,相對港股並沒限制,形成近日更多內地基金集中投入港股之中。上週阿爺提高了長期資金的投資比率,多隻養老基金獲批可投資港股,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北水會加強港股部署。噚日北水又透過南下資金淨買入170億元港股。
從資金分佈來看,醫藥、光伏這些板塊仍是北水最愛,新春將至,餐飲股起飛,北水熟識的品牌再創新高,海底撈(6862)、九毛九(9922)及呷哺呷哺(520),這些可望炒至新春後出過年營運數據才會收爐,啤酒股也見開始回升,但過去一段時股價累計升幅過大,筆者預期現水平橫行大於向上突破。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